“This day in history”, Digital Art & Culture Festival exchange program, Malaysia, Aug. ,7th, 2015

Date: 2015-08-07

馬來西亞DA+C藝術節交流計劃:「歷史上的今天」新聞稿

 

從今年8月7日到8月16日,馬來西亞策展人蘇西.蘇萊曼(Suzy Sulaiman)邀請數位荒原主編鄭文琦與DA+C藝術節共同策劃一個名為「歷史上的今天」(Hari Ini Dalam Sejarah)的交流單元,並以客座策展人身份推薦台灣藝術家王鼎曄、吳宜曄、羅仕東參與。在主題「文化托邦」(CULTURETOPIA)之下,藝術家短暫進駐殖民主義風格的喬治城街區,並透過駐地創作探索網絡化的空間。透過數位藝術基金會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支持,客座策展人鄭文琦將與三位藝術家進駐喬治城為期兩週至三週,並於藝術節展出駐地創作和進行座談。

 

王鼎曄常使用錄像與繪畫,堅持著藝術家可以透過創作與社會連結或對抗,且在同時達到「自我療癒」的理念。主題涵蓋死亡、靈魂、信仰,及生理儀式所反應的集體錯亂特質。吳宜曄曾經入選第五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互動項目,他畢業於倫敦金匠學院。作品主要藉由電腦程式、影像裝置和文字碰觸屬於個人的獨特感知,他運用科技的語言模仿人與人或人與機械(他者)之間的訊息溝通。第三位台灣藝術家是參與「Project Glocal 2014 (檳城)」的羅仕東,他也是打開—當代藝術工作站的成員。去年進駐時,他從拾得私人物件取樣「文字」,以影像和發條鐘組成的迴圈再現科技物的「瞬息」與歷史的意義反差。(單元受邀的最後一位是日本藝術家梅田哲也,自2005年迄今,他的「裝置-聲音」藝術表演已遍歷日本各地,以及倫敦、首爾、舊金山、維也納、莫斯科、科隆、特拉維夫等,足跡包括台灣的立方計劃空間與牯嶺街小劇場。)

 

面對消費主義與發展主義的挑戰,喬治城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,如何在瞬息萬變之際確立自身的主體性?今年八月,台灣藝術家將在藝術節與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共聚一堂,捕捉互相激盪的片刻,最終我們也希望回顧並更新自身在檳城「歷史上的今天」,作為理解自身城市的借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