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龍來了~以下時段請避免前往DAC!
1/22(日)~1/29(日)在家圍爐與出外走春都是最佳選擇!
§春節休館時間:1/22(日)~1/29(日)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祝您 龍年行大運!
§兔年一整年來的展覽與活動感謝您的支持!
未來的龍年,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也會繼續提供免費展覽,座談,表演等活動!敬請期待!
前往看看>>>兔年的小小回顧
§還沒看完魔幻動畫展的朋友可要把握本周六!(點選去看介紹)
§下一檔展覽展期:2/11(六)~3/25(日) <聽覺摹寫> 敬請期待!
腦波應用互動藝術工作坊回顧
腦波應用互動藝術工作坊是結合神經科技與藝術,並且能夠讓學員親自動手操作的工作坊,將針對Emotiv的軟硬體做更多介紹。為期三天的工作坊將由Unstable Empathy的合著者Mattia Casalegno帶領學員了解腦波圖(Electroencephalography, EEG)訊號以及如何將之轉化表現出不同種類的視覺與聽覺效果。接著介紹在Max/Msp/Jitter與Processing兩種環境下使用Emotiv資料的基本技能。Mattia Casalegno與學員們經過簡單的介紹後,便開始為期三天的課程,經由小組的團隊合作與Mattia Casalegno個別指導與意見交流,最後一天完成了小型的作品發表,學員利用各自的經驗與想法(鳥聲、馬賽克、煙霧等概念)完成了精采的創作。
<超旅程未來媒體藝術節>網站連結: http://2012fmf.cat.tnua.edu.tw/ (初六開始開館)
<數位荒原>網站連結 : http://www.heath.tw/
電極,夢,死亡
2011年夏末碧玉在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舉辦了多媒體展演《Biophilia》。Biophilia是一系列對聲音、視覺、科技、音樂教育、實體唱片概念挑戰的聲音計畫,Biophilia 最初發想是空間性的,碧玉預想在冰島的某個屋子裡,讓一個房間便是一首歌,後來這個概念便發展成在Biophilia Apps軟體裡的宇宙,銀河裡一個星宿展開便是一首曲子。(註1)藝術節的展演便是把這種沒有疆界的蔓延晶體化(crystallize)展示的時刻,在維多利亞式的舊倉庫裡展示各式訂製研發的大型樂器,舞台上方圍繞著螢幕將音樂視覺化為影像。一開場,由英國老牌自然生態節目主持人大衛•艾登堡(David Attenborough)以他引人入勝的嗓音帶領聽眾進入Biophilia的宇宙,一個和自然元素,色彩,形式,味道,觸覺,以及最核心的聲音緊緊相繫的計畫,尤其科技在其中的角色在於將不可見的聲音具現。我把Biophilia第一首展演曲目「雷電」(Thunderbolt)視為揭開這篇書寫的序幕:
「在水緣邊鼓動/在我的神經末稍發冷/腦袋昏亂/漫遊在欲望邊緣。難道我太經常渴望奇蹟?……沒人能想像我需要的那種光電衝擊」(註2)在管風琴聲與吟唱下,舞台兩側的特斯拉線圈(Tesla coils)產生的電極開始合奏。站在光線舞動前,歌唱中提示的神經末梢、鼓動、漫遊、昏亂與奇蹟,讓我不禁想像,這是否就是電力第一次在城市裡流通的感受?
竇恩(Mary Ann Doan)在著作《電影時間的出現:當代性,偶然性與檔案》,處理了現代化中,時間如何成為焦慮之源,而媒體又如何成為相應焦慮的產物。從機械複製時代的開始,時間開始成為競速的單位,對齊美爾(George Simmel,1858~1918)或班雅明 (Walter Benjamin,1892~1940)來說,現代化是刺激的密度與速度均增強的時代,也因此時間與創傷或震驚現象緊緊相繫而成為焦慮之源,必須被控制、管理、儲存甚至再現。班雅明將此震驚現象與都會生活連結,交通,鐵路行進,光電與報紙,廣告等皆能成為刺激來源。在著作裡,竇恩認為攝影與電影正是對應時間競速的產物,尤其對瞬時的掌握,班雅明在〈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〉裡便陳述著現代生活裡無數地開關、嵌入、按壓的指末動作裡,按快門(snapping)的動作最具影響力,它將事件永恆固定,相機給予了時刻一個死亡後的衝擊(posthumous shock)。於是,攝影或電影因其膠卷本質絕佳地與現實的索引性(indexicality),讓攝影或電影成為管理時間危機的利器之一,像,檔案熱便從中延燒,讓事件的偶然性得以被控制管理。...(更多內容)
本文出自<數位荒原>網站,更多評論請點選連結 :http://www.heath.tw/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