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若是您無法正常瀏覽,請點選這裡,直接到DAC網站上讀取!
 
       
  91期DAC電子報 2012/03/05  
  【DAC電子報】Arduino工作坊自學沒煩惱 / 港臺交流 台灣與香港新媒體藝術的契機  
 
 
  最新消息
 
 <數位荒原>網站連結 : http://www.heath.tw/

 (採訪:貢幼穎/整理:貢幼穎,藝外+數位荒原)

與談標題與發表時間:

2/29台灣與香港新媒體藝術的契機 I:知識主體、感知與實踐

3/01台灣與香港新媒體藝術的契機 II:「聽覺」與感知的再思考

2月11日至3月25日舉辦的「聽覺摹寫」聯展,由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系主任、同時身兼藝術家與策展人的黎肖嫻,與數位藝術中心展覽組組長廖芊喬共同策畫,邀請七位創作者參加,分別是羅海德(Hector Rodriguez,西班牙) 、穆地(Marco De Mutiis,義大利)、楊嘉輝、黎肖嫻(香港)、江薦新、王榆鈞、陳佳慧(台灣)。趁著此次展覽的機會,數位荒原邀請黎肖嫻與台灣新媒體藝術學者,靜宜大眾傳播系副教授邱誌勇,進行一場對話,由各自的學術背景與經驗,展開關於台灣與香港新媒體藝術創作、觀念與教育方面的討論。台灣以往較少與香港有此方面的深度對話,此次對談所帶出的許多重點其實頗值得我們深思與借鏡;出席者為「聽覺摹寫」策展人廖芊喬、黎肖嫻,藝評人邱誌勇等與數位荒原代表。

黎肖嫻教授:我們並不是很自由的活在這個世界裡,很多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看、怎麼聽,或是應該看什麼、聽什麼、什麼才有價值等。已經有一套價值系統監管我們的看跟聽;從這個角度來說,現象學有它的貢獻,因為它叫我們不要只關心看跟聽最後的成果,而要關心過程。所以藝術有它實用的價值,我更覺得這個展覽不可以叫「視覺」摹寫(description of seeing)而要叫「聽覺」摹寫,在這個視覺當道的世界,聲音已經是很次要的位置,用聽覺這個字本身就是一種批判、反叛。>>>(詳細內容) 

(點選前往)三月專題:穿越黑盒子

 


3/4(日) Processing+Arduino 工作坊 (裝置程式系列課程紀錄)



 Arduino可以使用開發完成的電子元件例如Switch或感測器或其他控制器件、LED、步進馬達或其他輸出裝置。Arduino也可以獨立運作成為一個可以跟軟體溝通的介面,例如說: Macromedia Flash, Processing, Max/MSP, Pure Data, VVVV 或其他互動軟體…。Arduino開發IDE介面基於開放原始碼原,可以免費下載使用並開發出更多令人驚豔的互動作品。出自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Arduino 

本課程將藉由講師自製的學習板(Arduino Learning Shield)來學習電腦圖形如何和硬 體裝置互動,藉由一系列的實驗,讓學員了解Processing 及Arduino 的控制方法,藉由 Processing Library 的引用,快速完成自己的互動作品。



老師也在課程最後送給學員們零件與建言,讓學員們在家創作也能降低受限的阻力,可以享受Arduino的自由度與開創性!

錯過了這次Arduino學習板課程的朋友,不彷加入DAC臉書FB 粉絲團 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dac.taipei

即時訊息與快報不落人後~請一同期待四月份的Arduino工作坊!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台北數位藝術中心
開館時間 : 週二至周日(每週一休館) 10:00-18:00 免費參觀
111 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1999轉3554